【產業新聞】ICO融資金額破16億美元、年成長600%,卻是泡沫化的開始?

ICO(首次代幣眾籌)無疑是當今最熱門的籌資的手段之一,根據統計,ICO募資的總金額已經超過16.7億美元(約新台幣486億元)。在2017年以前,ICO總金額還不到3億美元,意即超過13億美元(約新台幣395億元)都是在今年發生、年成長率超過600%。

ICO募資總金額超過16.7億美元,其中,光是今年就籌得13.8億美元、年成長率超過600%,占ICO總金額八成以上。
CoinDesk

今年ICO金額為13.8億美元,占ICO總金額八成以上

雖然ICO金額在今年暴漲,但規模仍無法比上傳統籌資管道。根據美國創投協會統計,美國新創在今年第二季共募得218億美元。另外,根據投顧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報告,同樣在今年第二季,美國新創共有52件首次公開募股(IPO)案件,共籌得110億美元,金額仍遠高於ICO金額;再加上ICO的籌資範圍是全球性的,距離完全取代傳統籌資方式仍有一段距離。

不過,根據CoinDesk統計數據,若只看區塊鏈新創,其至今從傳統創投管道募得資金僅為18億美元,也難怪區塊鏈新創更傾向透過ICO籌資。

值得關注的是,ICO的成長幅度在今年創下紀錄。至今,ICO總金額為16.7億美元,光是今年就籌得13.8億美元、年成長率超過600%,占ICO總金額八成以上。其中,光是7月就募得超過5億美元,成為單月募得最多金額的月份。

未開發出可行產品就ICO,泡沫化的開始?

不過,在許多人捧著金子搶進ICO市場的同時,也有不少專家指出ICO正面臨泡沫化危機。

根據科技資訊網站《The Merkle》報導,大多數的ICO專案在籌資時,仍未做出可行的產品或軟體。例如,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前執行長John Mack最近公開替一項ICO專案「Omega One」背書,目的為打造更便宜且安全的加密貨幣,預計融資9.5億美元、金額幾乎是過去ICO總金額的一半,不過,其連雛形或可展示的程式碼都尚未做出。

過去被視為成功的ICO案例也被專家批評,包含只花三小時就募得1.5億美元的區塊鏈專案Bancor,其希望打造讓所有人都能發行個人虛擬貨幣的平台。比特幣分析師Beutyon就指出:「Bancor的程式碼只有40行。這個人投資1.44億美元在專案上,但卻沒有雇用任何開發者查核軟體。太愚蠢了。」區塊鏈預測市場平台Augur共同創辦人Joey Krug也表示:「天啊,自由市場剛贊助1.5億美元給我們在Augur測試版發現實際上並不可行的專案。」

雖然Bancor仍在開發階段、現在評論其功能和發展潛力尚早,但Bancor的估值僅約為8,400萬美元,足足比其在ICO募得的資金還要少6,600萬美元。

不可否認,Bancor和Omega One的概念都很獨特、看似也可行,但事實上,Bancor並不需要1.5億美元才有辦法在2018年推出該平台,而Omega One也不用10億美元才能打造出服務程式碼以及維持開發團隊。

上個月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收緊對ICO的管制,宣布區塊鏈代幣屬於「證券」性質,需要和傳統證券交易面臨相同的監管。除了美國,中國央行、韓國政府和日本的金融監管機關,也都正在計畫開始對ICO市場訂出規範。

資料來源:VentureBeatCoindeskTheMerkle